八一中文网【81kz.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中州崛起》最新章节。
原本叽叽喳喳的会议室被戴纵喝断:
“主公!我们参谋部才几个人?每次打仗都要忙死,只嫌人不够多。你这一拆,我们怎么办?”
他完全没了刚开会的时候那股子疲态,此时他眼睛圆睁,先是完全坐直了,又嫌这么尚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干脆站起身来抗议。
“我准备调整参谋部,现在这个小参谋部指挥一两千多人还行!就这么不断的扩军,那却是不行了。所以参谋部要扩大!”李岩说道。
回到这个时代,特别是在凤台、寿州与明军打了一仗,李岩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本他还是没办法避免那种对运动战的青睐,所以对部队的组织结构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感觉。
在凤台击溃那股算是精锐的明军之后,李岩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手头的这些几个月前还是农民的部队,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战斗力。别看在李岩抄袭的成套指挥以及作战体系下大家学会了在战场上拍着队列行动,能做到走到明军面前先开枪再肉搏。那前提是明军渣渣又渣渣的战斗能力。李岩手下这支屡败江淮明军的部队在同等条件下和英、法、普的士兵对战,李岩相信自己打十次得败十次。
既然如此,李岩一方面借鉴《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组建基层部队、培训基层军官;另一方面干脆就采取了这个时代欧罗巴比较经典的两个组织体系:一、线式队列排队战术,二、普鲁士的总参谋部制度。
别看普鲁士给人的印象是刻板,然而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腓特烈、俾斯麦、老毛奇,这三位加起来二百多岁的“三驾马车”其实是极为新潮的。参谋本部也好,铁路运兵也好,还有各种新式武器以及新式战术的应用方面,三个人都颇为激进。
李岩对参谋本部的最大认知,就是军事指挥官在军队中的职务的不断变化。军人们从低级军官开始,如果表现出色,就会被选入相对应的参谋部工作。如果在参谋部工作中表现出色,就会在晋升后继续分配到一线部队指挥战斗。再经过几次这样一线指挥官与参谋部人员之间的来回调动工作。更优秀的则会被选拔到军校学习与当教官。
在普鲁士军队中,军官进入初级、中级、高级军校进修只是未来提拔的前兆,真正得到重点培养的征兆,就是被任命到各级军校中当老师,做教官。
普鲁士以总参谋部为核心的体制,就是一个真正的不断学习,先当学生再当先生的体系。而德意志军事改革之后,贵族军官的比例直线下降,普通人出身的军官们数量飞速上升。这在有国王的欧洲国家中,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奇迹了。
李岩当然不可能对众将讲述这些故事,既然李岩的部队本身也是草创,部队没有战斗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这都是必然的劣势。可这样的局面也有一个地方可以充分利用,那就是部队也没有顽固的传统,没有各种保守势力的抵抗。可以把最先进的东西引进部队,让这支部队在成长中逐渐习惯这种制度。
线式队列就是李岩在部队战斗力很弱的时候完成的第一个步骤,那么接下来就是总参谋部制度了。
其他的指挥官们无可无不可,倒是现任参谋长戴纵颇有抵触情绪。大家可以拒绝没有什么训练经验的新兵,同样拒绝把自己手头的力量分散。总参谋部的计划中,戴纵的权限看似扩大,实际上也未必能这么看。
戴纵倒是总结的很快,他很不高兴的说道:“主公,就是说,每个旅、团都有自己的参谋部,总参谋部现在成了训练部门?”
“现在总参谋部要负责给每一支部队培训参谋,新来的人又不是老戴你这样有天份的,怎么可能立马就能派上用场。”李岩还得安抚一下郁闷的参谋长戴纵。
“那这参谋部等于是和作战训练部门合并了?”戴纵说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八一中文网】地址:81kz.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